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git_reset_password_message - assumed 'git_reset_password_message'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www/wwwroot/www.hongsongkeji.com/wp-content/themes/themes/Git-master/functions.php on line 2369
好书推荐:《前瞻眼光选专业——智能时代全球就业指南》 北京真人外教一对一_外教英语一对一补课_在线视频英辅导

    好书推荐:《前瞻眼光选专业——智能时代全球就业指南》

    作者:詹建国 严红 281次浏览

    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git_esc_callback - assumed 'git_esc_callback'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www/wwwroot/www.hongsongkeji.com/wp-content/themes/themes/Git-master/functions.php on line 1130

    在新高考与“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家长、学生对于未来选择专业、留学以及就业普遍焦虑。为此,小编为您推荐这本由詹建国、严红主编的《前瞻眼光选专业(智能时代全球就业指南)》,专门破解新高考背景下不知该如何选择“专业、职业、就业”的难题。

    本书内容丰富,全是干货!以五大学科领域:商科、理科、工科、人文社科、艺术为例,筛选了当下及未来具有竞争力的20多个专业,就专业的学科介绍、入读要求、就业趋势、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度解析。

    此外,针对这五大专业,作者还访谈了20多位毕业于全球顶级院校、就读当下热门和未来热门的专业、迈入职场1-5年的“过来人”,探讨他们对于专业选择的观点,目前职场现状和该专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还等什么!精彩书摘,抢先看……

    【职业访谈篇】

    哥大毕业后,我回国做了幼教

    幼教行业绝对是中国目前最火的行业之一。从线上各种育儿类公众号和综艺节目的火爆,到线下幼儿园和培训机构数量及费用的节节升高,都能窥见这一朝阳行业的蓬勃发展。二胎政策放开之后,孩子多了,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少了;新一代父母的育儿理念超前,但是生活重压下,亲子最需要的时间和陪伴紧缺,综艺类节目《爸爸去哪儿》、《妈妈是超人》等仅看名字就能看出这代父母的忙碌。以上因素都导致了育儿焦虑,育儿焦虑又反过来极大促进了幼儿教育及培训行业的发展。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Joyce于2015年拿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和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美国小学和中国知名幼儿情商培养机构工作。她会跟大家分享她的求学经历、告诉大家发展和儿童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以及中美两国在幼儿教育理念、人才储备和市场发展方面的情况。

    嘉宾名字:Joyce

    教育背景:本科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主修心理学,辅修经济学

    研究生哥伦比亚大学发展与儿童心理学

    星座:    摩羯座

    兴趣爱好:跳舞、手工、画画、看电视剧

    别人评价:乐观、开朗、有责任心

    自我评价:喜欢小孩子、纯粹、直接,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目前工作:专注于中国孩子情商的培养

    Part 1. 大学经历

    请简要介绍一下你大学阶段的专业和学习经历吧。

    我的大学是宾州州立大学,Major是心理学,Minor是经济学。我一开始进大学的时候,其实喜欢的是化学。我高中阶段学的是IB,IB需要学生写论文嘛,我当时的论文也是与化学有关的。但是到了大学,面临正式选择专业,我的兴趣发生了变化。主要原因是,我在通识课程阶段接触了一些高中很少涉及到的课程,比如心理学,这些课程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重新思考我未来的发展到底在什么方向。

    PSU的心理学分成很多方向,比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上过课程之后,我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选择了心理学作为我的major。

    当时我们很多中国过去的同学都选了商科方向,比如Marketing、Accounting、Finance等专业,我也选了一些商科的课程学习。因为我的商科课程比较多,最后我的心理学是Concentration in Business。另外,我也学习了很多经济学和数学课程,辅修了经济学专业,数学专业的minor还差一两门课也能拿下来。但是,因为我想提前毕业,最后没有全部修完拿到数学的Minor。

    我三年半学分修满后,大学毕业。之所以三年半能毕业,除了课程学习和专业选择比较顺利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高中阶段读的是IB课程。了解IB课程的人都知道,IB课程难度很大,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认可度很高,美国的大学基本都允许IB课程转成大学学分。我高中阶段的IB学分成功转到PSU16个学分,相当于半学期的课程了。

    你觉得学好心理学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另外,你最感兴趣的心理学领域是什么?

    有人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穿人的心思,这种观点让我很无奈。心理学更多是启发人的内观,学心理学的人自省意识会比较强一些,相对善于启发别人自省、内观,而不是去看穿别人的心思。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觉得首先看问题更加全面、多角度了,能够批判性思考。心理学中有很多理论,我们不会直接说哪个对,哪个错,而是讲究整合分析。就某个现象思考时,思维能够发散出去,同时也更具有包容性。除此之外,这门学科阅读量相对比理工科要多一些,经常有作业或者考试是考察你的观点及反思能力的,这非常考验人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最喜欢发展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讲到小孩子从小到大的一些发展规律,如何结合这些规律与小孩子互动,进行能力培养。比如,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初可能是把一个饼干分成两半,小孩子感觉饼干变多了,但实际饼干多少并没有变化,这时候说明低年龄的孩子守恒概念还没有发展的很完全,再过渡到更高一些逻辑能力的生活细节;再比如儿童自我-他人意识的发展,最初小孩子的思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等他们慢慢发展出能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时,我们会通过一些细节的互动让孩子学会分享,理解他人。另外还有认知,道德理念的发展…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让小孩子在各个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

    积极心理学让人们更多理解积极情绪和人类的优势,并帮助人们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幸福感,如积极情绪的体验,感恩的重要性,“心流”的体验等。积极心理学不是心灵鸡汤,不是一味的只关注积极方面的东西,不是说感受到负面情绪是不好的。通过积极心理学你会变得更加有弹性和韧性,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更快地恢复。积极心理学强调自我觉察,去关注积极的方面,关注自己的优势,然后发挥它们。积极心理学类似于预防机制,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心理免疫系统。

    Part 2. 哥大研究生经历

    你后来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方向是发展和儿童心理学development and child psychology,这应该与你在本科阶段最喜欢的这两门课程关系很大吧?

    是的。我本身特别喜欢小孩子,所以对发展心理学非常感兴趣。我在哥大的心理学硕士专业方向就是发展与儿童心理学。

    你的研究生申请经历是怎样的?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申请过程相对比较顺利,因为我没有考TOEFL和GRE,省掉了标化考试准备这一项。我在美国读的大学,所以托福免考,哥大这个专业GRE的要求是recommend,不是require,所以GRE也就没有考。

    可能是因为我的GPA(3.93/4.0)相对较高,并且大学专业,实习内容和价值观,都与哥大研究生项目匹配度比较高,所以就顺利地被录取了,很高兴,很激动。

    哥大的这个项目是STEM吗?能大概介绍一下你们那一届的学生构成吗?

    在我入读之前的两年,哥大教育学院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学项目被分到了STEM里面,据说之前不是。这个项目会需要学生有一些统计,数学,研究基础,我们会研究儿童发展、儿童认知、病理学(多动症、自闭症)、教育性多媒体(比如动画片、芝麻街)对儿童社会领域的影响等,可能是从这个角度把我们划分为了STEM,一些做科学研究比较少的比如心理咨询,就没有被划分到STEM里面。

    我们的研究生项目时间为两年,从上课开始,每个学生都要加入research项目(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每个人都会跟着一个专门的研究老师,她\他做什么研究,我们就作为Research Assistant跟着做什么研究。我第一年做了一个面向小孩子的数学游戏App,中国学生数学比较好,国外的绘本故事创意有趣,所以我当时结合了中国的数学教学方法和国外的数学绘本,优化了现有的数学游戏App,让它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小孩的数学能力。第二年我做的是一个教学内容的研究——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通过这个研究得出学科教育知识。

    我们这一届这个专业哥大一共招了不到30人,6个中国人。我们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大概为1:10,不管外国人还是中国,几乎学我们专业的全是女生,但是这个专业的教授老师,男性还是相对较多的。在6个中国人里面,有本科心理学,英语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几位有工作经验的在语言培训机构教托福的老师。有的是美国本科毕业的,也有的是国内知名学校毕业的。外国学生中工作过的占多数,多数之前都做过老师。

    Part 3. 实习和求职经历

    你们项目的求职方式有哪些?你们毕业后一般从事什么工作?

    毕业生就业方面,学校有专门的就业培训机构,会帮我们做性格测试、职业测评、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毕业季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校招、老师推荐、同学推荐和自己网推来找工作。我当时在美国读研究生时,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实习,但是我在美国的一份实习和毕业后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都是通过同学或老师推荐的。

    我在美国的一份实习是在UN(United Nation,联合国)的公共信息部门,主要是接待外来宾客和访问学习团,也接待过国内知名学校的学生,我们会安排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演讲。这份实习是我的发展心理学同学在UN的实习结束后,推荐我过去的。我毕业后在美国工作了半年,是在纽约市的一所私立(偏贵族)学校Avenues World School做一年级老师。这份工作是我在UN实习期间,认识的一位也是哥大专业的同学推荐的。

    我们那一届的学生毕业后,有的继续做研究,比如读博,或者去像哈佛研究中心那样的研究机构上班,有的去培训机构或芝麻街这类国际教育机构做课程研发,去学校做老师,也有去UN、儿童基金会这类组织工作,还有的人去搜狐教育频道做教育媒体。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美国的实习、研究和工作外,你在国内有从事过发展和儿童心理方面的工作或研究吗?

    我们这个专业可以直接对口的领域是教育类,或心理学类领域。我在国内的几段经历也都是属于这些领域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大学毕业那一年的暑假,我去了英孚做幼儿英语老师,研一暑假我去了Aura-Soma色彩心理学公司做咨询顾问助理,现在我在一所儿童情商工作室工作,期间我还去上了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实践班的课程。

    在国内的实习经历,让我很直观地感受到国内幼教市场的蓬勃发展,让我觉得回国会有更大的作为。比如,在国内我可以进入很棒的早教中心,可以参与课程开发,我的理念、知识和热忱可以通过线上课程的形式影响到好多孩子,好多家庭,这让我很有价值感和信念感。也是出于这方面考虑,我在美国工作了半年之后,最终决定回国。

    说到回国工作的原因,其实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我当时所在的纽约市中心的那所贵族学校里,各方面资源都比较丰富,也很有特色,比如,在语言学习中,他们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两门外语资源供大家选择,这两门外语是西班牙语和中文(学校里华裔并不多,仅占十分之一)。学校的语言学习方法是Language Emersion,就是一天用英语授课,一天用外语授课。学习中文的小朋友比学习西班牙语的小孩子还多一点。我带的小孩子里,很多从二岁就开始学中文,我教他时中文已经说得很不错了。新闻里说特朗普的孙女秀中文惊艳,索罗斯女儿的中文听不出外国口音,其实这真的不是个例。从这所纽约市的贵族学校,就可以看出美国的富人们认为未来的发展机遇在中国,他们现在对中文的热忱,就像国内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一般。这一现象也让我觉得,回国应该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Part 4 国内外幼教市场综合对比

    你同时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幼儿教育的研究和从业经验,你观察到在教育理念、方法、市场环境及人力资源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吗?

    首先我的经验不具有普遍性,因为在国外我服务的小学是一所各方面资源都很不错的私立学校。如果以这个小学为参照的话,对比其实蛮明显的。直观的体验就是国外的师资力量配比高,学生少,老师多,并且老师多为硕士学历,学生受到的关注多。课程、活动多样化,场地、设备配备都很不错。国外幼儿教育的管理方面也相对成熟完善。教育实践上,国外在社会领域(比如多媒体对孩子的社会化引导)、情商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相对成熟。

    但是,国内这方面也在蓬勃发展。比如在教育理念上,我在国内的机构也都在强调互动、智商情商的渐进发展、亲子关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参与等。国内在从业资格认证上也越来越严格了。比如,最近国内的心理咨询师证取消了,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如果真的去做咨询,就要对来访者全全负责。如果在国外,取得类似证件需要一定的实习时间,还需要督导,是需要经过非常细化严格的考评。像我目前在清华大学上的课程还是蛮系统性的,分为培训班(偏理论)、实践班以及认证班(情商讲师考试、答辩)。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希望国内市场对所有证书今后都要严格把控,经不起市场考验的会被淘汰,正真高质量的辅导和认证会脱颖而出。

    现在国内的幼教市场也一样,资本进入多,但是鱼龙混杂,野蛮发展,实际幼教行业并不好做,对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主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求都很高,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你选择国内的儿童情商工作室作为你回国的第一份工作,原因是什么?

    儿童情商工作室完美地契合了我的个人兴趣——儿童、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情商和智商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的成功,情商和智商因素的占比大概为2:1。国内应试教育下,情商的培养比较欠缺,我们工作室正是研究这方面培养的。比如,我们有家园共育,就是家长和幼儿园两方面合作,关注孩子自主性和自尊的培养,我们也会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教他们提高观察孩子的能力等。我们有线上和线下课程、工作坊、亲子游戏、夏令营等产品。我们也有线上课程。现在的爸妈都特别焦虑,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和服务。

    你怎么看待西方心理学重视科学性、可验证性的方法与东方文化中用“灵修”、“冥想”来修复心灵这两类不同的方法?

    我觉得这两类方法其实并不冲突。根植于东方文化和宗教的一些心灵净化或抚慰方式,比如冥想、专念、瑜伽、灵修,已经有心理学科学研究和验证是确实起作用的。比如,冥想是积极心理学很重要的一个模块,冥想可以转化大脑思维,可以积极转化大脑的情绪。我记得哈佛大学幸福课中有提过,让犯人在监狱里练瑜伽,可以降低他们二次犯罪的几率。积极心理学中也强调了信念的重要性,信念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心理学上的Pygmalion Effect也体现了这一点,老师对学生的信念,对学生的成绩和发展非常重要。

    2017年国内出现了一系列幼儿园虐童事件,你怎么看待这些事件?

    我会觉得特别心寒和心疼。小孩子应该是社会重点培养和保护的人,怎么可以遭受这样的遭遇?从幼教的理论来说,0-6岁,特别是0-3岁是孩子成长发育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却被大众忽视了。3岁定终身,这句话确实有点科学依据的,一个人先天的基因,和早期的环境因素,周围人对TA的态度会对TA后天的影响非常大。

    就虐童这一单一事件来说,我记得我在大学PSU的橄榄球队教练,也是因为此类事件被告发,并且受到了严重的法律制裁。我认为国内外,都应该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薪资待遇、人才供给及法律规范。对于虐童案,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幼师,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在幼教领域尽心尽责的老师和园长们。

    后记:采访中我能感受到Joyce对工作特别有热忱,对小孩子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相信国内幼教行业这个蓬勃发展的大市场,一定激起了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Joyce“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斗志。做这位美女姐姐的学生应该特别幸福吧。Joyce说,今后她想创业,预祝这位聪明、美丽、有爱心、有智慧的哥大姐姐实现自己的梦想!

    揭秘:数据科学家到底做什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的爆发式增长,现代社会对于大数据处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Data Science(数据科学)的专业也应运而生。Data Science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集统计学、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学科为一体,通过分析数据,来挖掘这些数据中的潜在信息。而掌握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技能的分析师,可以挖掘出数据的商业价值,让数据变成生产力,这也就意味着,数据分析师将更加“炙手可热”。美国劳工局和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数据分析师或将成为美国最热门的职业,像IBM、Oracle、Amazon、SAS等公司都急需这类人才。

    嘉宾介绍:

    姓名:Jun

    性别:男

    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统计学专业

    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专业

    职业:游戏公司Pocket Gems的Data Scientist

    技能:数据分析、R语言、Python

    爱好:踢球

    Jun的本科是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读的统计专业,毕业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专业继续深造。硕士毕业后,求职之路一波三折,从东海岸的坎坷求职的半年,到西海岸的一年一跳槽,毕业三年后的他终于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成为了著名游戏公司Pocket Gems的Data Scientist。

    Jun虽然不是Data Science专业毕业的(这个专业是近几年才开设的,在Jun读书的时候还未开设),但他毕业于该专业相关的统计系,且有多年Data Scientist的从业经验,对该专业的就业及职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像他这样第一份工作没有找准而不知道该怎么办的留学生有很多,他的故事也许能够给迷茫的留学生们一些启发。

    访谈内容:

    访谈时间:美国西部时间早上9点

    访谈人:A为访谈人,J为访谈对象

    Part 1:学术部分

    A:你是高中毕业就出国读的本科,选择了统计专业,能说说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吗?

    J:其实一开始没有计划本科阶段就出国的。只是高考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其实我的高考成绩挺好的,只是当时心气儿高,非北大不上,所以选择了复读。真的开始复读了,才发现心理压力是很大的,怕自己再一次考不上,又不愿意屈就,于是同时申请了国外的大学。华大(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Offer先来,觉得排名等各方面都不错,就决定去了。

    当时申请的时候我并没有选专业,大一大二是通识教育,可以尽情地选自己感兴趣的课。我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所以选修了不少经济学的课。后来在学习经济的过程中,发现统计学很有意思,它以数理为基础,涉及样本采集、分析和解读,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经济学。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们统计课教授的一番精彩言论,说的是:“世界上有三种话:真话、假话和统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了统计之后,你会发现很多通过统计手段得来的结果是很模糊的,取决于你怎么去分析。一件事物,并没有明显的黑白界限,更多地是在灰色地带。所以,统计也是帮助你去重新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哈哈,这么说是不是很抽象?我属于不那么务实,但是好奇心比较强的人,觉得统计专业可以帮助我去认识世界,所以大三开始就定了统计专业。

    A:华大的本科统计系大概是什么水平?如果本科直接就业,好找工作吗?

    J:大家都知道华大的研究生统计系排名是全美第二,但本科因为没有专业排名。我就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下本科统计系的水平吧:我研究生是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的统计系,当时为了可以早一点毕业,我申请过一部分专业课的减免。教授当时听说我是华大统计系的,就帮我免了课,让我从正常的12个月的研究生项目缩短到了8个月。我想这至少也反应了华大本科统计系的水平还是很被认可的吧。

    统计系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人数并不多,我那一届的毕业生大概20余人,只有4-5个同学选择了直接工作。其实毕业的时候我也找到了一份工作,是我在实习的一家做Casino(博彩类)的游戏公司Flowplay给的Return Offer,我的工作是产品研究部门的数据分析,根据每个玩家的操作行为来判断是什么性格、什么类型的玩家,然后相应地给出玩家所追求的大起大落或者稳定平缓的游戏体验。薪资和工作内容都还算满意,所以从我自身的经历而言,华大本科统计系毕业,在西雅图还算比较容易就业。

    当然,我最后其实没有接这份Offer,而是选择了读研。我是个挺纠结的人,在就业和读研之间一直摇摆不定,直到3月份才开始递交研究生的申请,那时可选择的学校已经不多了,只有康奈尔和哥大的统计系还接受申请。最后接到了哥大的Offer。我的家人觉得我既然都出国留学了,怎么着都得拿个硕士文凭回来吧,再加上我也想再提升下自己,就放弃了正式工作的Offer继续读研。

    A:美研圈里一直有个说法,说哥大的统计系很“水”。作为一个哥大统计系的毕业生,你觉得这个专业真的“水”吗?

    J:其实挺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的…… 我觉得这得看你怎么定义“水”。如果你希望进入的是一个美国本地生多,国际生少的系,有“在国外读书”的感觉,那么恐怕哥大统计系就要让你失望了。我就读的那年,我们专业总共100-200个学生,中国学生占了80%以上,确实有一种去了美国留学却依然可以随时说中文的感觉。其实也不只是哥大啦,我知道在很多美国私立大学的研究生部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好好学的话,其实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学得好。况且哥大的统计系在全美排名15-20位,实力还是很不错的。在我们系,有非常好的老师,包括统计学科的领航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都是我们的教授。

    我印象比较深的教授有两位:一位是教贝叶斯统计的教授,使用广泛的《贝叶斯统计》这本教材就是由他自己写的。他上课的形式也比较独特,可能是因为自己写的教材,不愿意给我们先入为主的概念或理解方式,所以他通常会发两章的内容让我们自己看,并布置一些问题作为预习作业供我们思考解答。到了上课的时候,他以分析我们的作业和答疑解惑为主,也很欢迎学生们提出与教材不同的看法。另一位教授则更有名气一些,叫罗伯特·蒙代尔——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没错,他就是设计欧元的人!他的课以讲故事为主,讲国际货币制度,经济政策及汇率等,非常风趣幽默。在哥大的统计专业课堂上可以听那么多大咖级人物授课,我觉得光从这点而言,也算不上“水”了吧?

    Part 2: 东海岸求职篇

    A:那么哥大研究生毕业后,是不是确实比华大本科更好就业了呢?说说你找到第一份工作的经历吧。

    J:戳到了我的伤心往事了…… 哥大毕业后找工作真心挺坎坷的。一开始,我是手握一份Offer的,就是华大毕业后愿意录取我的那家Flowplay游戏公司。我本科那会儿在Flowplay实习的时候,曾主导了一个项目,就是根据不同玩家的经历来推测什么样的玩家适合给予什么样的激励制度。但因为读研,所以这个项目没有完成,一直是我的遗憾。正巧哥大的毕业设计项目,我主攻的就是游戏行业的数据分析应用,很想将之前这个未完成的项目完成,便联系了Flowplay的之前的领导,问可不可以远程做这个项目。没想到之前的领导一口答应,还表示本科毕业时给我的Offer可以延续到我研究生毕业。我想,这家公司可能也确实需要这么一个人来主导这个项目。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因为当时有些个人原因,必须得留在东海岸,不可能回到西雅图工作,所以只好放弃了这份Offer,从头开始找工作。

    哥大的地理位置很好,在大都市纽约,工作机会多。毕业那会儿雄心勃勃,觉得过不了多久就能找到工作的。然而事实却狠狠地泼了我一脸的冷水。我投了将近三位数的简历,接到的面试邀请只有10家。其中一家我印象特别深刻,当HR跟我谈薪资的时候,问我的心里预期。我想着怎么着也算是读了个研,再加上纽约的物价水平比西雅图高不少,就在之前Flowplay给我的薪资基础上乘以了1.2,应该合情合理吧?没想到当我报出自己的心里价位,HR很直接地说了句“不可能”。后来跟同学们一交流,才发现这是普遍现象:刚毕业的统计硕士在纽约确实被“压榨”得挺厉害的。

    心有不甘的我,选择了先找一份实习,同时慢慢找工作。那时候找到了一家影视科技公司SnagFilms做市场分析,虽然是不给钱的实习,但觉着能学点东西也没什么损失。

    A:你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三个月之后才姗姗来迟的。当时等得一定很焦虑吧?第一份工作是来什么就接什么,还是耐心等待、精心挑选的结果?

    J: 确实,一边实习一边找工作的状态一直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当时简直是各种自我怀疑。不是有一种说法嘛,当你裸辞找工作超过三个月,再好的性格也会烦躁。我那时候无薪实习,几乎等同于待业。所以当Global Data的那份工作Offer来的时候,我已经是抱着来什么就接什么的心态了。

    这份工作其实也是我在纽约唯一一份正式工作。这家公司是在石油行业卖数据的,以收集并分析油价、全球各大生产商的产能的数据为主营业务,而我就做一些基础的数据分析工作。但也许是能源行业的特性,与我之前工作过的游戏、影视类工作氛围完全不同,即使是我这样一个做着最基础工作的底层员工,也被要求要每天穿好西服梳好头,准时早上8点坐到办公室——然而我其实并不会见客户。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束缚感让我很不喜欢,所以坚持了不到4个月,我决定和这家公司Say Goodbye了。

    A:辞了第一份工作后,你离开了纽约,去了西海岸的旧金山。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

    J:可能纽约的冬季真的很难捱吧(笑…)我是个好奇心比较重的人,想去不同的地方都生活几年,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既然在纽约混得不咋地,不如就换个地方活活。辞了第一份工作之后,我开始海投简历,只要是我愿意去的城市都会投。正巧,那时旧金山的一家游戏公司iWin的CEO面试过后问我:“如果要你来,你什么时候能来?” 我说:“15天之内就能到!” 大概是这份行动力给这位CEO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快就接收到了Offer,于是立刻动身前往旧金山。

    IWin是一家手机游戏公司,规模不大,每个人都会身兼数职。对于一个刚刚接触游戏行业的人来说,能接触到不同的职能,了解这些职能需要什么技能,是好事儿。我当时同时负责了后台数据分析(根据玩家数据决定是把游戏的难度调高还是调低)和市场推广策略,虽然不够深入,但把研发一款手游一直到上市的过程和细节,都体验了一遍。这份经历还是很宝贵的。

    Part 3:西海岸求职篇

    A:看来到了旧金山之后,一切都开始走上正轨了。但一年后你就跳槽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做的这个决定呢?新工作又有什么不同呢?

    J:就像我刚刚说到的,小公司的好处就是,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职能,但弊端是,因为做的事情太散,就不容易做深。我希望自己可以找准一个方向深入发展,那么就必须去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于是我便联系了猎头公司,帮我找下家。

    猎头将我推荐到了Gree International,玩手机游戏的资深玩家可能对这家公司不会陌生,它当年在手机游戏行业里排在第三位,是家非常成熟的,在日本已经上市的公司。给我的岗位是Business Intelligence Analyst(商业智能分析员),负责为市场运营端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Business Intelligence是个非常热门的岗位,但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背景下其实差别是很大的。比如在游戏行业里,赚的钱基本都是用户身上来的(广告商比较少),但是要吸引用户来玩,一定就会出现大部分的免费用户和一小部分的付费用户。公司想要规模更大,就要更多的免费用户;而公司想要盈利,就需要更多的付费玩家。我这个BI的工作,就是分析公司的100个游戏,100个渠道里,要在每个游戏、每个渠道推广上花多少钱,吸引多少的客户,从而产生多少付费用户的转化。这份工作给了我更多深入钻研用户习惯和市场动态的机会。

    A:印象中,游戏行业虽然薪酬高,工作有趣,但也是一个工作时长超级长,压力又很大,人员流动率也很高的行业。你的亲身感受是这样的吗?

    J:这个问题要分部门来看的。游戏行业的产品研发部门,因为要赶着游戏上线,所以工作时间确实很长,如果游戏出现了什么Bug,那必须是要加班的。但我所在的市场部,不是深入一线与用户接触的(一线接触一般由渠道端来负责,市场部只是提供具体操作的依据),所以相对比较稳定,基本就是朝十晚六的工作节奏。

    人员流动率确实有些高,我可能就是拉高这个平均数的一份子吧O(∩_∩)O哈哈~。我在Gree International工作满1年后,是的,我又跳槽了。这次跳槽的原因,我的父母至今不能理解,就觉得我瞎折腾。但和刚开始找工作时候那种海投简历,拿到什么Offer觉得还凑合就去的状态不同的是,工作几年,经历了几次跳槽后,我渐渐清楚了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会主动地、选择性地挑选公司和工作机会,而不再是一个“被选择者”。

    A:那么这次跳槽,也就是你目前的工作,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对吗?

    J:没错。在Gree International的工作其实很稳定,但就像我反复吐槽自己的那样,我这个人好奇心真的很强,总忍不住想试试其他的领域。目前的这份工作title是Data Scientist,和之前的BI Analyst其实都属于市场部的范畴,不同的是所处的位置。打个比方,Data Scientist的工作就像通过卫星定位来寻找深藏在地底下的矿石,而将这些矿石提取出来的东西用最好的方式卖给客户,就是BI的工作。前者是挖掘并分析数据,后者是利用数据来包装产品,分渠道销售。Data Scientist的岗位既可以让我之前积累的经验继续得以发挥,又有一份新的内容让我可以尝试下,对我来说,几乎是Dream Job。

    这份Dream Job所在的公司是腾讯投资的Pocket Gems,年轻但是发展势头很迅猛。在这里,很多项目都是开拓性的,没有成熟的方案和经验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反而需要员工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我之所以被他们录用,可能也是看中我有强烈的学习愿意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吧。

    Data Scientist的工作内容,是通过处理原始数据,得到想要的商业洞察。不但要提升用户数,更要找到愿意花钱的玩家。比如一个用户玩这款游戏的总天数是300天,这300天内总共花了3000元,但游戏公司要提升这位玩家花钱的意愿,是不可能等到他玩满了300天才做判断的——说不定300天后他就不玩这个游戏了。那么就需要我来根据他前三天的表现,判断他300天会花多少钱。从数据来预判未来趋势,修改市场决策,就是我这份工作的意义。说实在的,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也可能因为真的找到了“对”的工作吧,我在大半年内就被提拔了。一般科技类的公司都很愿意提拔、培养人才,以此来留住老员工的。

    A:听起来这份工作真的很适合你,未来的晋升途径和发展方向有关注过吗?

    J:我是从Junior的Data Scientist晋升到了Senior,那么再晋升就是Data Science ManageràDirectoràCDO (Chief Data Officer)了。越往上层走,越接近核心的商业决策。也有不少Data Scientist出生的大牛会做到CEO。或者往纯技术方向发展也可以,那么目标就是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了。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做管理层,选择走专业路线成为Individual Contributor,只要你技术过硬也是没问题的。

    Part 4: 关于Data Science专业的小建议

    A:你读的是统计专业,但从你的工作来看,尝试过Database Analyst,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alyst, Data Scientist这三个不同的职位。这三个职位之间的关系和职业发展究竟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以后想做BI就一定要读BI专业,想做Data Scientist就一定要读Data Science专业呢?

    J:不完全是这样,你看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上学那会儿,还没有BI和Data Science的专业呢。是因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数据类人才的需求量变大,才有大学陆陆续续开出了这样的专业。可以说,现在的数据从业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但未来,当越来越多的科班出身的人开始做这一行的时候,非科班出生的人就有压力了。

    对BI我的了解不多,但Data Science和Statistics的区别我可以详细说一说。其实两者的入门都是数据。统计学的是数据的采集、清理和分析,通过小样本推算大的整体,以蠡测海,讲究的是怎么通过科学的方法根据有限的数据来分析整体。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据的获取成本变得越来越低,要研究的重点也变成了通过什么样的算法和计算能力来处理海量数据。两个专业的目标其实是相同的,只是侧重点和采取的手段不同。

    A:那么你的同学们,毕业后都去了哪些行业,找了什么样的工作呢?

    J:统计或者说数据处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理解世界的一个手段,培养的是量化思维的能力,所以毕业后干什么的都有。有的毕业后去了咨询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转成程序员、精算师的都有;有的去了医药行业,做临床数据分析;有的去了金融行业——统计学中一门重要的课,时间序列,是金融行业里非常重要的一块,资本市场的预测,规律的模型很多都是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当然为了更好的发展他们也会去再考CFA。

    此外,我觉得要评判一个专业的好坏,与毕业后进入具体行业具体岗位的时间点很有关系。现在的趋势就是大数据蓬勃发展,所以对于Data Science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机会还是挺多的。比如在我们游戏行业,数据在决策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

    A:回看你毕业后的整个职业经历,其实从电影行业到能源行业再到游戏行业是跨行业地跳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是跨地域地跳槽,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如此丰富的跳槽经历的,能谈谈跨行业跳槽和跨地域跳槽分别是什么样的感受吗?会因此而被HR介意吗?

    J:哈哈,其实我常常会被HR问到这个问题,因为我跳槽确实比较频繁,用人单位一般都会有些介意,但也不会因此而下定论。当你越明白自己跳槽的动机,并很好地表达出来,多数的HR都能够理解的。

    跨行业跳槽,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因为我做的一直是数据分析,虽然数据的载体不一样,有的是玩家,有的是油价,但核心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这比从统计跳槽去当程序员可简单多了。

    跨地域跳槽,也就是东西海岸的工作差别,和当地的经济支柱很有关系。比如东海岸,特别是纽约,是金融中心,所以学金融的学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因为金融行业的严谨特性,从业者对外在,不管是衣着上还是时间把控上都要求更高。而西海岸则聚集了大量的科技公司,就我个人的经验,统计专业在西海岸的科技类公司可能更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科技公司一般年轻人居多,所以衣着上较随意,也不会要求打卡上班,会更自由一些。

    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大家都很关心的H1B签证了。统计专业是STEM专业,属于数学的一个分支,所以OPT有29个月(JUN当时所处的时间段STEM专业OPT时间是29个月,后延长到了36个月),足够有时间找工作。西海岸的公司很愿意赞助自己的员工申请H1B签证,所以我在旧金山的第一年,在iWin这家小公司就抽到了H1B。而相比较东部的很多公司就不太愿意赞资,只有一些科技公司和大型金融公司可能不太在意。

    A:聊了那么多,我发现你在美国的求职经历也可以用“低开高走”来形容。一时的找工作受挫并不决定了长久的低谷,希望你的经历可以对所有有志向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启发,也祝你未来的职业之路能越走越顺。谢谢Jun今天的采访!

    J:不客气,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用。

    总结:“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职业起点的高度。”这句曾被初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奉为经典的金句,也带给了毕业生们无尽的压力。是不是没选好这个起点,职业发展就看不到希望了呢?Jun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名校背景,却没迈稳第一步的毕业生,但凭借着过硬的专业,勇敢地选择,不断地试错,他照样从低起点走到了高平台。保持好奇心,勇于尝试,这是他的经历留给我们的启示。

    《前瞻眼光选专业——智能时代全球就业指南》

    詹建国、严红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

    我本身是语文老师,孩子现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喜欢先看看学霸君的美文赏析。毕竟语文功底是一天一天锻炼出来的,欲速则不达,只要孩子肯学,我觉得通过学霸君学习美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之前尝试过请家教,老师不太好找,现在在上学霸君1对1的高中物理课,这个老师讲的比我们学校老师讲的好很多,平时不会的题还可以问老师,还有助教督促学习,感觉这软件让老妈省心了很多,难怪她全力支持呢!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