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git_reset_password_message - assumed 'git_reset_password_message'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www/wwwroot/www.hongsongkeji.com/wp-content/themes/themes/Git-master/functions.php on line 2369
补齐大众文化中的劳动缺失 北京真人外教一对一_外教英语一对一补课_在线视频英辅导

    补齐大众文化中的劳动缺失

    作者:夏维波 131次浏览

    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git_esc_callback - assumed 'git_esc_callback'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www/wwwroot/www.hongsongkeji.com/wp-content/themes/themes/Git-master/functions.php on line 11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对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价值,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将劳动教育放到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中。

    在以往生活、文学和大众文化的记忆中,劳动者形象有着清晰的符号。1963年焦裕禄考察泡桐的形象,1964年《中国画报》封面上王进喜手握钻机手柄眺望远方的形象,1987年版50元人民币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形象等经传媒生成,已成为经典劳动文化符号。1980年代的知青文学、改革文学则在更深层次上反思着劳动和生产。19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中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性符号逐渐多元化、模糊化,劳动者的故事由生产中心向生活和社会中心转移,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从小说到影视剧的过程。新世纪以来,劳动逐渐背景化,跨越12年的电视剧《乡村爱情》(2006—2018)逐渐不见了劳动影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2017)作为三条线索之一的工人,其承担叙事冲突的功能也不是生产性的而是社会性的。

    近年来,大众文化中劳动和劳动者的形象由“清晰塑造”转向“模糊不清”,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生产实践由物质劳动向非物质劳动转型,冲击物质劳动形象在感觉世界中的霸权位置。在后福特和后工业时期,非物质劳动(比如智力劳动、情感劳动、关系劳动和语言劳动)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中心元素。但由于非物质劳动空间和时间的分散性,传统劳动叙事的美学经验遭遇了挑战。尽管政治经济传播学领域对非物质劳动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对非物质劳动如何进入劳动影像叙事的思考仍然是单薄的,“劳动符号”正在逐渐虚无化,被上班、管理、议事等“工作符号”所替代。

    二是非物质劳动带来的经济转型对社会生活造成了新的冲击,转岗和再就业等现实问题为新写实主义提供了美学前提。三是大众文化文本的娱乐性与劳动的辛苦性文化记忆是相冲突的。大众文化的功能侧重于休闲娱乐,劳动符号要么因与受众的休闲娱乐需求相矛盾而缺席,要么则成为娱乐化符号的一部分而被消费。四是在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化更多展现的是消费场景,劳动则处于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生产前端,而大众文化受制于消费意识形态生产,因此劳动难以成为其前台景观,“生产符号”逐渐让位于“生活符号”。

    无论人类的劳动形式如何变迁,就劳动的传播符号而言,创造和创造的辛苦应当是永恒的所指。在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化社会中,物质劳动的能指形式守护着创造性和辛苦性的本源意义,并以话语实践方式引导着人们尊重劳动、坚守劳动,克服人性好逸恶劳的弱点。但在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的社会转型中,消费主义和娱乐主义的感性文化使劳动的能指不断悬空,劳动所蕴含的辛苦意味被淡化,文化主体在拉康所谓的象征阶段建构中将缺少有关“劳动”的质询。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而如果这种对象化活动没有在文化影像中被虚化,文化主体的镜像阶段必然也缺少认同的对象。劳动作为一种话语实践,本源意义上的能指和所指均正在不断被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义抽空。

    从涵化理论来看,大众文化景观中劳动和劳动者形象的模糊化被消费化会强化现实生活中轻视物质劳动的倾向。由于后工业化社会对脑力劳动的倚重,文化惯性对体力劳动的轻视,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娱乐文化的泛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实社会中淡化体力劳动的倾向日益加剧。尽管非物质劳动成为后工业社会的重要生产形式,但物质劳动在长期范围内并不会消逝。就中国而言,目前在一、二、三产业中从事物质劳动的人口仍占主要比例。如果视觉文化中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朗西埃所谓“感性分配”的不合理,则会构成对作为重要社会历史主体的物质劳动者的遮蔽,乃至带来社会文化的区隔、歧视和结构性对立。实际上,社会愈进步,体脑劳动愈不可分,体力劳动的意义愈变得可贵。中国文化素以勤劳为价值,劳动文化对于14亿人“社会学习”意义重大。大众文化有必要“讲好劳动的故事”,况且,劳动又是中国大众文化活动主体性的本源。

    2009年,服务建筑工人群体的小报《大工地》创刊,引发媒体的关注;央视春晚为农民长设一席之地,借小品喊出“劳动人民是最美的!”“农民春晚”“农民工春晚”渐成现象,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和打工诗人纪录片《我的诗篇》让劳动成为视觉景观……上述事例足以显现大众文化重视劳动的文脉未断和对劳动精神的呼吁。但相较于铺天盖地的娱乐化造星运动,劳动者的形象塑造在数量及质量上未免有一傅众咻之感。后工业文化对有机社区的浪漫想象完全不同,对劳动感性形象的建构,一方面要在物质劳动中寻找象征资源,在人类的经验中,物质劳动对于劳动的符号意义已经被文化绑定,只有“撸起袖子”才能象征“加油干”;另一方面,要在非物质劳动的社会历史真实中建构,建构的关键是回到劳动的创造性和辛苦性相统一的本源意义。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传播本于劳动,目前“劳动传播”还未如“健康传播”等成为一种知识领域和范式,传播政治经济学尚只关注传播行为本身的劳动属性等问题。就传播与劳动深层联系及大众文化导向而言,笔者认为应“回归劳动”。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07日第5版 

    ,

    学霸君1对1辅导就是超级方便,之前都是放学了或者周末去课外辅导班,路上浪费时间,赶上不好的天气还不愿意去,现在用学霸君线上辅导都不用出屋,只要有电脑或手机就能随时学习了,时间也比较自由,整体算下来真是省了不少时间呢。最主要的是学霸君1对1的老师讲得真的很好,尤其是我目前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都很牛,讲课方法吸引人,考点掌握的也准,还超级有耐心,有些知识我就是怎么也搞不懂,老师就用各种方法讲到我明白为止,这个必须点赞!

    ,

    真没想到学霸君还有英语作文范文,哈哈,妈妈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我写英语作文啦,点一个赞~


    喜欢 (0)